忙里偷闲逛杭州

就在这个三月,我又接到了一个出差开会的任务,地点在浙江杭州。我发现这种开大会的事特别喜欢在三月的南方召开,可能也是想让大家在春光好的时候来南方看一看。但与前年去长沙开会不同,这个阶段我的工作特别多,所以这次来杭州开会,不得不带上了笔记本电脑,也无法给自己留出太多时间来玩了,遗憾。

甫到杭州,第一个震撼我的就是出租车费用。从萧山机场到我的会议酒店大约有40公里,最后的出租车费居然有180多块钱,吓了我一大跳——北京从我家到首都国际机场大约30公里,出租车费也不过100出头而已。这就是新一线城市吗,学到了学到了。

不过无暇顾及这些,我匆匆忙忙把行李箱往宾馆一放,就赶紧出去找地铁直奔宝石山。我住的宾馆离游玩景点都太远了,坐地铁从宾馆到黄龙洞需要一个多小时,必须得抓紧第一天的时间才行,因为第一天来得还早一些,后面就完全没有时间去那么远的地方了。至于为什么是宝石山,主要是因为我的宾馆在北面,正好爬西湖北边的宝石山看一下传说中俯瞰西湖的风光。

宝石山有好几条上山线路。如果用电子地图自动导航的话,大概率会指向黄龙洞地铁站C口出,走宝石山绿道1号线。但我事先查了一番,发现这条线非常难走。俯瞰西湖的最佳路线,据说是从西湖的断桥残雪往宝石山走,但这条路线我不顺路,要拐很大一个弯。因此我取了个折中方案,从黄龙洞地铁站D口出,往前几百米走宝石山绿道2号线。

走到宝石山绿道2号线的入口处,就能看到上山的石阶了。上山的道路蜿蜒曲折,两边都是树木和生长了多年的竹林。走这条线的人不多,一路环境还挺清幽。在市区里有这么一座山还挺幸福的,周末闲着没事就可以来爬一爬,不像我们想去个西山还要在道上浪费很多时间。

这条路线看起来不长,不过爬起来还蛮累的,我时不时就得停下来休息几秒。好不容易爬到上面去,却还要往下走。如此上上下下走了一阵子,走得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终于来到了地图上标记的最佳观赏西湖地点,是一个小平台。但是我站在那里却觉得不对,因为视线完全被树木挡住了,基本看不到西湖。正疑惑间,突然看到旁边大石头上站着几个人,全都在面向西湖方向眺望。那一片全是天然的石头,凹凸不平,没有人工修成的台阶,只是在石头上粗粗凿了几下,让人勉强可以下脚而已。附近没有什么保护的围栏,如果一脚没踩实,那是真的会摔下山的。我战战兢兢不敢爬上去,站在石头下望了望,果然可以看到一部分西湖,另一部分还是被树挡着,大概站在石头上就能一览无余了吧。这么险峻的地方居然被作为一个广为流传的观景点,广大人民真是具有披荆斩棘的坚强意志。

但不得不说,好不容易爬到这里想看西湖,真正看到时却觉得平平无奇,就只是一个湖罢了。不过山上的小风吹得甚是惬意,累了半天上来看看湖吹吹风,倒也不错。

站在山上休息了一会儿双腿,我就开始反走那条从断桥残雪上来的路下山,这样下去以后正好就是西湖的断桥残雪了。这条路果然好走很多,路上还能看到清秀挺拔的保俶塔。

很快,我就从宝石山上下来,走到了断桥残雪的那座桥上。此时刚过下午5点不久,西湖游人如织。很多身着奇装异服的人在这里拍照、直播,好不热闹。

一个cos法海的人,前面还有一个穿着西方奇幻风格甲胄的人在给他录像。

微风拂面,又吹皱了一池春水。走在西湖边,吹着清凉的风,看着湖面碧波荡漾,倒是个散心的好去处。但可惜,即便走到了西湖边上,也未察觉这西湖有何过人之处,感觉并不比颐和园好看——仿制的景它毕竟也是景啊,虽然要收钱。虽然大家总是说北京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但仔细想想,其实北京真的也不缺什么了。

西湖很大,爬宝石山又消耗了不少体力,我决定只走孤山路和苏堤这两条边。但即便是这两条边也够长的了。我一面走,一面看着夕阳缓缓落山,夜色渐渐弥漫开来,川流不息的人群不知何时也变得稀稀落落的了。夜晚降临后,眼见的只有幽暗的碎石板路,耳听的只有湖水拍岸的声音。此时的西湖又变得无比沉静,仿佛世间一切喧嚣都与它无关,望穿千年,遗世独立。这却比白天的西湖更令我印象深刻,让人只想在湖边一个人一直一直地坐下去。可惜现实情况不允许,还得算好安排接下来的行程,回头公交地铁都不发车了就麻烦了。

走完苏堤时已经是晚上7点了,到目前为止已走了2万来步(可能是因为坐飞机的路上及爬山也走了不少路,光那两条边应该是不至于的),累得够呛,还没吃晚饭。我迅速盘算了一下,无论是时间还是体力应该都不够去别的地方逛了,赶紧往宾馆方向走并找个地方吃饭才是正经。

既然都一样是吃饭,那就一定得找个机会品尝一下当地特色食物,当前就是个很好的机会。我打算找个面馆尝尝片儿川(这个词不能用儿化音,得把“儿”字读出来),但是杭州当地有些名气的面馆基本上都开在上城区,差不多就是西湖到钱塘江这一片,和我的宾馆不顺路。顺路的有一家小狗面馆,但听说是网红面馆,有明星推荐,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营销的成分,我大概今生唯一一次品尝片儿川的机会可不能毁了。随后我又在那附近找到一家二狗面馆(你们一个个都是怎么起名的),很多评论说是正宗杭帮菜,没有太多恶评。看起来不错,就选它了。

从苏堤南边出来,附近没有地铁站,只能坐公交了。不巧7点又正是下班高峰期,打开电子地图一看好家伙,整整一站都是交通拥堵,我又硬着头皮拖着疲惫的步伐走了一站地,到下一站去等车。好不容易等到车来,一个空位都没有,又不得不站了半程才找到空位坐下来。此情此景真是有种熟悉的心酸感,总觉得人虽然在杭州,但各方面似乎都还在北京似的,相似的景色、相似的堵车、相似的物价——哦不对,某些方面杭州物价还更高些呢。

二狗面馆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附近,已经出了旅游区,总算能看到共享单车了,我扫了一辆就往面馆赶。面馆很小,里面摆了五六张木桌,完全是普通小馆的简单陈设。我点了个经典款的片儿川(加笋片和肉片),不想居然要20元,再次让我小小地吃了一惊——这种小馆子肯定是没多少溢价的,20元什么概念啊,再加几块就差不多是北京五环以内的炸酱面价格了啊。这还只是最普通款,贵一些的都能飙上五六十。我突然怀念起了前年在长沙吃的米粉,它居然只要了我10元钱。

不过贵虽贵了点,端上来的片儿川却是不错的,味道比较清淡,不油腻,符合我当前的饮食习惯,口重的人吃这个或许够呛。面汤有滋味却又不过分浓郁,我一个没忍住把汤也喝得见底了。只可惜还是没什么菜。

来这里吃饭的估计都是附近工作的社畜(我穿着一个黑色薄羽绒服进去吃面真是毫不违和),到达面馆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了,但在吃的过程中,面馆里始终有三两个人。唉,熟悉的心酸感又来了。

吃完面后,我就赶回了宾馆。此时的房间冷得沁入骨髓,一看房间温度才13摄氏度——可以想见南方的同志们冬天有多惨。我赶紧打开空调热风然后躲进被子里写这篇博文,一直吹了几个小时热风(是的,一直吹到后半夜),把房间温度吹到20摄氏度,方才鼓起莫大的勇气从被窝里把自己拔出来洗漱完毕。第一天的情况大致如此。

第二天晕头涨脑开了一天会,上下午的茶歇吃了一堆点心,热量爆棚,晚上只喝了个萝卜清汤,吃了点生菜和水果。稍事休息后,就走出宾馆,开始我的夜晚citywalk。

我住的这个宾馆虽然有点偏僻,不过离京杭大运河还算比较近,更好的是不在堵车路段。我坐着公交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了拱宸桥旁边的运河广场。还没走到,就听到广场那里传来音乐声,走近一看真是热闹非凡,跳广场舞的人群这里一堆那里一堆,空地上有好些大爷大妈蘸水写书法(以及画画),还有许多人或坐或站,要么在围观广场舞和书法,要么找个地方坐着和人唠嗑。我一下子乐了,这跟我们的公园景象简直一模一样啊。广场上的人们个个精神状态极佳,围着广场走了一圈,感觉身上和心里的班味一扫而空。真喜欢看到老百姓这样简简单单享受生活的景象。

接下来开始citywalk,首先到拱宸桥上望一望运河。夜晚的运河两边被装点得流光溢彩,在水面上投下斑斓的倒影,站在拱宸桥上刚好能把这一切尽收眼底。拱宸桥的西面还布置了长长的游鱼花灯,很漂亮。

沿着运河的西岸向南走,就来到了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这是一条传统建筑风格的商业街。和我们的烟袋斜街、五道营胡同等等有点像,但建筑是青瓦白墙的江南风格,别有一番风味。长长的一条街直到夜晚还人头攒动,不过事实上,临近的几条小巷才是真正有意思的所在——因为没有商业化而冷冷清清、乏人问津,却能真正看到老建筑上斑驳的岁月痕迹,以及普通住户平淡祥和的夜晚,与不远处的灯火通明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和北京的胡同也是比较像的,那些毫不知名的小小胡同才是胡同文化真正的模样。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再往南是登云大桥,这是拱宸桥南边的一架横跨运河的大桥。运河在这里还伸出一条东西向的小小支流,由桥下的一条走道连接。我路过的时候,这里正好坐着两个女生在吹萨克斯。夜晚在桥边听萨克斯,这本身是一件很有情调的事,只是好像远处也有人在吹萨克斯,声音混在一起,有点听不出谁是谁……

沿着运河继续向南,和吃饱了晚饭出来遛弯的当地居民一道再走一段,来到了小河公园。这里据说是由老油库改造成的公园,有一些工业痕迹,可惜夜晚看不太清。我走过的时候,这里的工作人员正在安装提倡健康生活的宣传标识。

紧挨着小河公园的则是另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小河直街。与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主要热闹那一条街不同,周遭的一片都是商业街的范畴,却又不失江南水乡的清丽气息。我搞不太懂这里的构造,就信步而行。

这条路线走到小河直街就逛完了,再往南走一段距离就能看到地铁站。临近地铁站的时候刚好赶上一群中学生走出校门(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半了,这里的学生也一样不容易),其中不少人都往同一条小路走。我灵机一动跟着他们,果然找到了地铁站的入口。

回到宾馆,第一件事仍旧是开热风,再鼓起莫大的勇气洗漱。好在今天气温升高了,室内温度竟比昨天高出了整整3摄氏度,感天动地。

因为返回的日子还是工作日,机票订太晚就不太合适了,何况还有许多事需要处理。因此我就正常吃完早饭后退房去机场,没有什么其他活动,又在到达北京之后赶紧回到了办公室干活。原本我还想着能不能早起去排江南春的现做点心,但是宾馆离得实在太远,没有时间过去,有点小小的遗憾。

总的来说,我原本以为杭州会有比较大的不同,但粗略看下来,无论是好的地方还是不好的地方都和北京有些相似。最难忘的反而是那碗片儿川,意外地挺符合我的口味。

回北京后的这个周六,我又去颐和园走了一趟西堤。西湖的苏堤春晓或许是花期已经过了,只能看到绿柳,而颐和园的西堤上,还能赶上个山桃花的尾巴。看不到“苏堤春晓”,看个“西堤春晓”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