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幸存者

人在北京,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全家无症状。

倘若真有地球OL国服,这不给我个成就说不过去。

通过最近的一系列举措,每个人都能看出,我国在坚持了三年“乙类甲管”防疫政策以后,这次真的是铁了心要放开了。只不过这放开的速度比我预想的要快很多,仿佛上一秒还在义正言辞地说“我们这绝对不是躺平”,下一秒就扑通一声躺下了。

我猜这可能也不是上头的本意。11月11号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俗称“20条”)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政策,然而地方在搞明白大方向是开放之后,顿时争先恐后地放宽防疫政策,甚至比“20条”还要宽,宛如一群大草原上撒丫子奔跑的野马,拉都拉不住。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防疫政策搞得经济太差,要想复苏经济,就得抢跑。或许正是因为现状如此,随后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俗称“新10条”)就顺其自然地躺下了。而新冠疫情在国内的首次大规模爆发也就在“新10条”颁布之后开始了。

在“新10条”出来之前,北京就已经日增2000多了,因此“新10条”出来之时,北京的“种子”非常多,只用了约10天就大面积沦陷,扩散速度超过了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的想象。现在没有准确数据,根据我所得知的周围人的情况,感觉北京80%的人应该都感染过了(指出现症状的),像我这样没有人感染的家庭已经很少很少了。“新10条”出来后的几日,宣传口还试图宣传这病一点都不可怕,然而民众的感受恐怕是完全相反的,很快宣传口也知趣地闭了嘴(或许是因为他们也都病了)。Omicron的传染性实在恐怖,在大家都戴着口罩的情况下还能传遍整个北京,根本闻所未闻。如果病毒界也内部搞个奖项,实在该给Omicron变异株颁发个终身成就奖——它实现了多少病毒未曾设想的伟业啊。

感染Omicron的结果也比大家设想的要严重很多。因为在“20条”出来之前,全国都在做常态化核酸检测,每天的统计数据中有90%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让大家以为有症状的只是极少数。结果到疫情爆发之时,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身边几乎每个人都在发烧、嗓子吞刀片,一个个痛苦得很,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天选之人了。

对于这种统计数据和现实严重不符的情况,有专家试图强行解释为幸存者偏差,意即不测核酸之后无症状感染者都不知道自己得了新冠,知道自己得了新冠的都是有症状的,所以造成了这种错觉。对于这种所谓的“专家”直接拉黑名单即可,现实是北京总人数中的绝大多数都有症状,理应是其9倍数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到底在哪呢?还有人试图将“无症状感染者”曲解为肺部未受感染的患者,这更是睁眼说瞎话,今年6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中,仍将“无症状感染者”明确地规定为“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事实就是“无症状感染者”在当前的现实中基本不存在。

我个人认为,消失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存在两种可能:一则,核酸检测的灵敏度较高,在病毒还在潜伏期时就检测了出来,因此统计数据中的“无症状感染者”只能代表在检测的时候无症状,不代表之后也无症状;二则,新冠在国内未曾出现大规模的爆发,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很低,进入体内的病毒载量也很低,因此有可能没有表现出症状,或者症状十分轻微,与当前病毒大规模爆发的环境大大不同。总之,指望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只能是个奢望了,还是做好防护要紧。

那么接下来就应当讨论,为什么Omicron这鬼东西这么难防。在北京疫情爆发之际,能看到很多人纳闷自己每天足不出户都感染了,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个人认为,呼吸道病毒虽然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但戴上口罩也不代表万事大吉,一定要注意Omicron的另外两个特性,一个是可以附着在物体表面并存活一段时间(在塑料物品表面甚至可存活8天),一个是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特别是在室内空间,一定要警惕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足不出户还能感染新冠的,我猜或者就是没有对快递等外来物品进行彻底的消杀,或者就是因为吸入了含有病毒的气溶胶。

因此,对Omicron的防护绝对不能像对待以往我们见过的流感一样——如果这么轻松就能过关,它就不会这么难防。戴口罩是必须的,这个大家都懂。除此之外,还要对快递等所有外来物品进行消杀。食品等无法消杀的,那也没有办法,不过像中国饮食这样炒菜为主的,倒也问题不大,能放得住的最好先放几天再吃。此外,病毒如果仅仅停留在皮肤上也不会感染,只有在触碰眼睛、鼻子、嘴的时候才会进入到人体,因此要养成习惯,永远先洗手或将手消毒(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洗手需要20秒,75%酒精需要15秒才可将病毒消杀),再去触碰眼睛和口鼻。至于预防气溶胶传播,则要经常开窗通风,并且一定要把所有的下水道都做水封,因为气溶胶是可以通过管道传播的——这点往往容易忽略,但在疫情大规模爆发的时期,下水道的气溶胶传播是非常危险的。在人员密度比较大的室内环境,除了佩戴N95口罩之外,记得把护目镜也戴上,别嫌麻烦。

如果自己或同住人员不幸感染了新冠,有条件单独隔离的尽量单独隔离,没那么好条件的也要佩戴N95口罩,尽量减少物品接触。即便传染给了别人,如果病毒载量低,症状就会相对轻一些,好得也会比较快。

在北京疫情爆发的时期,我们家人还去了好几次医院,我又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线下活动,都是这样防护的。由于病毒来势汹汹、防不胜防,每次出门我都感觉自己凶多吉少,还把自己隔离在了卧室,以免传染给父母。结果每次都是虚惊一场,现在全家人都活蹦乱跳,成功度过了2022年,可见科学的防护措施还是有用的。

但同时也需要承认,新冠防护这事存在一定的运气,因为如此完美的防护不是谁都能具备。如果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上班族,幸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实在太大了;并且在办公室也没有条件时时通风、与其他同事保持2米距离。因此允许居家办公的上班族就比需要到岗的上班族幸运一些。并且一人做好防护也无济于事,需要发动家里所有人都这样防护才行,否则往往一个人感染,家中其他人就会接二连三地倒下。食物可以加热还好说,像奶酪这样不能加热的呢?冷冻食品又怎么办呢?就算抛开这些不提,只要出门,病毒就有可能附着在身上、衣服上。像我这样头发长的,平时捋一下头发是常有的事,难道每捋一下头发都要去洗手吗?

所以防护Omicron真的很难,既需要严密的防护,也需要足够的运气。实在感染上了,那也没有办法。但不管怎样,防护都一定要做到位,尽量降低进入人体的病毒载量。如果病毒载量很低,也是有望在大规模繁殖之前就被免疫系统斩杀的。如果平时生活习惯不好,免疫系统都是一帮老弱病残,那就更要这样做。

另外,尽量推迟感染新冠可以避开感染的高峰期,让自己和家人有望获取到医疗资源。北京大规模感染的医疗情况大家有目共睹,医疗资源就是不够用,发烧门诊有可能排一天都排不上,打120过一小时都不一定来,倘若真有重症,医疗资源也不一定轮得上你。有好几位老院士已经因新冠去世了,一般老百姓就更不用说。医院也很无奈,发热门诊的医生就像敢死队一样,上去一批倒下一批,人手不够用的时候,发着高烧都得去工作。首都尚且如此,地方什么情况想想也知道了。所以,尽量做好防护,尽量错开感染的高峰,即便最终感染上,也能有药可以吃、有医院可以去。如果遇上重症,这是能决定生死的。

北京首当其冲遭受了疫情冲击,现在感染高峰已经过去,街道上经历了两周的冷清,如今又熙熙攘攘了。但其他地方的感染高峰,可能正要开始。1月8号之后就要全面放开,经过一轮春运,恐怕小城镇和农村也不能幸免了。像我家一样有幸逃过了2022年的人,接下来也不能放松。已经转阴的人虽说具有抗体,但也有感染的可能,并且由于短时间大规模感染,大家都是带病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实在无奈,只能尽量恢复了。Omicron虽说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但二次感染或复阳的人出现白肺的情况很多,一定要多加小心。

此外,精神也不要太紧张。最近民间出现一种叫做“幻阳症”的说法,指没有感染新冠,但整天怀疑自己有相关的症状,每天担惊受怕,频频测体温、测抗原。这就是一种焦虑的表现。但情绪影响健康,太过焦虑也会降低免疫力。所以防护做好,物资备好,然后就坦然面对生活吧。

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