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奇书——读连阔如《江湖丛谈》

说来很是不好意思,知道这本书还是在不久前玩手游《隐秘的原罪》的时候,玩完后闲来无事一搜,发现真有这本书,就起了好奇心,想看看这本书究竟谈了些什么。不过此“江湖”并未武侠作品中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江湖,而是清末民初年间的市井江湖,大略分为“风马雁雀”四大门及“金皮彩挂、评团调柳”八小门:

本书内有“风”、“马(má)”、“雁”、“雀”四大门(指群骗),“金”(相面算卦)、“皮”(卖药)、“彩”(变戏法)、“挂”(打把式卖艺)、“评”(说评书)、“团(tuǎn)”(说相声)、“调(diào)”(骗局)、“柳(liǔ)”(唱大鼓)八小门。内容包括的是:卖“梳篦(bì)”的、卖“刀剪”的、卖“香面”的、卖“膏药”的、卖“刀伤药”的、卖“眼药”的、卖“虫子药”的、卖“牙疼药”的、挑(tiǎo)“汉册(chǎi)子”的、卖“戏法”的、变“戏法”的、“打把式卖艺”的、“跑马戏”的、“修脚”的、算“周易卦”的、算“奇门卦”的、算“鸟儿卦”的、“相面”的、“哑相”的、“灯下术”的、说“相声”的、唱“大鼓书”的、唱“竹板书”的、说“评书”的、卖“胰子”的、卖“避瘟散”的、“拉洋片”的,等等行当,不下百数十种。

此外,尚有两门,一为“骗术门”,一为“穷家门”(唱数来宝的)。并有江湖黑幕、江湖人规矩、艺术变迁、艺人小传、艺人传流支派、艺人道义、各省艺人团体的组织、艺人的沿革。谨将内容用概括方式,先向阅者报告明了。

很难描述我从头到尾看完这本书之后的惊喜感——这是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感慨“这本书存在于世,实在是太好了”的书。如标题上所写的,我愿意以“奇人奇书”四个字来评价《江湖丛谈》。

何谓奇人?本书作者连阔如,并非什么民俗学者,而是当时著名的评书艺术家,曾获得“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的美誉。连阔如目前有三段评书音频存世,虽然我不懂欣赏评书,但也能听出其评书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情感丰沛。在连阔如的那个年代,说评书也是江湖行当之一(“评团调柳”中的“评”),他在市井环境中摸爬滚打多年,直至成为了评书大师,本已不易;更不易的是他还有回馈社会之心,广泛调研了江湖中的各种行当,写成了《江湖丛谈》,成为“我国现今仅存的一部客观而又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籍”,不仅有非常珍贵的纪实意义,而且也揭露了江湖中很多的骗术,以警醒世人不要受骗。

由此也可想见,连阔如当年是冒着多大的风险,才写作了这些资料——揭秘行业黑话、拆穿江湖骗局,根本就是断人财路,这一发表出来,全江湖的人都得跟他玩命。正因如此,这本书的现世才尤为可贵。连阔如似乎也明白这个风险,没有用真名,而是用笔名“云游客”发表了这些内容,书中的自称也是一口一个“我老云”如何如何。有趣的是,为了隐藏自己身份,书中还以事不关己的口吻介绍了连阔如,且有几段自己遇见连阔如向其提问的内容,怪不得没人猜出这名“云游客”的身份。如今连阔如已然逝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大变革,不必担心报复了,“云游客”这个马甲也就可以脱下了,但书中还是原汁原味地保留着“我老云”的风貌,让人不由得遥想这位奇人的风采。

何谓奇书?《江湖丛谈》如同清末民初的一个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细致谱写了彼时市井江湖的方方面面,作者对评书、相声、大鼓等曲艺相关的行业固然说得头头是道,对自己不了解的行当也找江湖朋友多方打听内幕,内容详实充分,实在是非常了不起。别的不说,就举例江湖人的“春点”,也就是行业“黑话”。像我们常在小说影视中见到的“点子扎手”,就是一种春点,但我们普通人接触到的春点就是这常见的几个词,江湖上的春点可多了去了。春点对江湖人有着实实在在的用处,行业内的人可以用春点做密谈蒙骗外行人的钱,也有识出江湖同道互相帮衬的好处。所以江湖人将春点看得极重,各行有各行的春点,概不外传,“宁给一锭金,不给一句春”。而此书就有能耐将江湖上常用的春点都说一遍(这也就是为什么写这本书需要相当的胆识),仅此一面就可看出此书何等了得,又何等难得。若想真正了解江湖上的门道,就一定要看此书不可。

除此之外,受益于作者深厚的评书功底,该书行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如同面前坐着一个面目慈祥的京腔老大爷,提笼逗鸟,悠闲惬意地讲着江湖故事。在介绍各行各业的同时,也会介绍其中大大小小的万儿,即便在21世纪的现在,读起来也悠然神往;将各种江湖骗术化作一个个小故事,好看好记,防骗效果胜过各种宣传说教,值得现在人学习。恰巧前一阵政府在做反诈骗宣传,然而这宣传方案也不知道是谁定的,力度很大,手法一点也不上心,要么强迫(这里的重点是“强迫”)大家安装反诈骗APP(该APP由于读取过多个人信息广受诟病),要么在小区门口天天大喇叭广播什么“八个凡是”,这“八个凡是”一点也不朗朗上口,听多少遍也记不住。不如学习一下《江湖丛谈》,制作小故事或系列短视频,老百姓喜闻乐见,才能起到宣传效果。

一言以蔽之,此书的出现可谓是以当时时代为器皿,滴入多种多样的名为“人”的试剂所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如同苏叔阳在序中所说,要成就此书,其作者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身为江湖中人,而又内心纯正,所谓“出污泥而不染”,熟悉江湖内幕和行话以及一切行规。

第二,会写一手漂亮文章。所谓漂亮不是今日满篇舶来语、通篇新式名词,外加倒装句,而是通顺、通俗、生动有趣,且极具韵味,让人一看便明白这“江湖”所处时代的特色,了然当时北平报纸连载文章的风格。

第三,有拯人济世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鞭挞假恶丑,有勇气,有肝胆,有侠义之风。

此书也因此成为一本不可被轻易复制的奇书。虽说不能被称之为完美——一来民国时候的人们行文比较随意,二来此书是合并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而成,其中不免有重复啰嗦的语句——但仍可在书山文海中脱颖而出。读完《江湖丛谈》你会发现,此江湖虽非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却也在某些方面让人感觉熟悉:三教九流自成一派,黑道白道暗通款曲,情义欺骗各行其道,能人高手大隐于市,组成一片真实的、世俗的,却也是有血有肉的市井江湖。

我读此书,有几方面的感慨,现简要记录如下。

其一,不贪便宜。这也是作者在介绍江湖骗术时反复提起的。彼时的江湖骗术,多利用人们爱贪便宜的心理。或者是不学无术,想挣快钱,结果被卷了一大笔款;或者是骗子装作落魄逃难,趁火打劫,不想却正中骗子下怀;或者是单纯看好物贱卖买回家,结果却买到了假货次品。从中也反映出作者写作的年代局势动荡,老百姓生活艰难,看不起病买不起药,只能找走方郎中或者街边卖药的买几个便宜药丸碰碰运气。现在老百姓生活普遍好了一些,“贪小便宜吃大亏”这样的俗语也深入人心,清末民初那套骗人伎俩到现在自然吃不开了,但假冒伪劣依然充斥市场,要牢记“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顺便一提,江湖骗术也会与时俱进,现在很多老百姓文明开化,不好骗了,于是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假冒公安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熟人骗人钱财的骗术,就欺负守法公民容易轻信,其中一些骗术当真做得十分隐秘,一不小心就容易上当。这种骗术实在缺德,不但让个人损失了财产,还损害了公理良俗。政府推广反诈骗宣传,本意自然是好的,只是如上所述,具体的实施方法太脱离群众,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政绩,这就没有意义了。

其二,万象归春。此“春”非“春点”的春,而是取相声中逗乐打趣之意(单口相声叫单春,对口相声叫对春)。万象归春的大意就是世间各种行当,总是以诙谐幽默、能逗人一笑最受人欢迎。比如我们上课听讲,倘若老师讲课风格亦庄亦谐,能适时地抖个包袱把大家的注意力抓回来,那么这种老师自然会受到欢迎(就像罗翔)。我们为人处世也应当有适当的幽默感,这样会更讨人喜欢。——当然,幽默感要适量,要分清轻重和场合,如果像损好朋友一样去损不熟悉的人,就是一种让人无法评价的行为了。如何培养良好的幽默感是一门关乎情商的学问。

其三,腥加尖,赛神仙。“腥”的意思是假,“尖”的意思是真,“腥加尖,赛神仙”的大意就是在江湖行当里面,真假并用才最吃香。倘若有真无假,那便如同傻小子郭靖,即便将降龙十八掌打得虎虎生风,如果光傻站着不吆喝也没人捧场,还需要一个聪明伶俐的黄蓉帮他使样色(变吸引人的戏法)、圆粘子(招徕观众)、卖弄钢口(说生意口)。倘若有假无真,那便如同招摇撞骗的裘千丈,即便能冒名顶替、使些小伎俩骗人一时,也终会原形毕露。既会真本事又会卖弄,才会叫好又叫座,大家都喜欢。将这道理延伸开去,那便是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掌握自我展示和推销的本领。可惜父母从小把我教育得太老实,就知道工作卖力,自我宣传的本领是一点没有,不说别的,光脸皮都厚不起来,如今长到这么大也改不了了,只能喟然叹息。

其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江湖人都洞察人情世故,这点在算卦相面的行当里体现得最明显。相面先生一见到来人,就能算出他家境如何、所求何事,颇为神奇,但这并非相面的本领,而是洞察人情的本领。算卦这个行当有江湖金点十三簧,包括地理簧、现簧、水火簧等等,每一簧都是一门学问。书中还摘了一段被算卦行业视为圣经的《玄关》,引用如下:

方观成之玄关

先师化道,不出天地范围,一理贯通,能使人超悟。一入门先猜来意,未开言先要拿心。洞口半开,由此挨身而进;机关一露,即宜就决雌雄。要紧处何劳几句,急忙中不可乱言;只宜活里活,切忌死中死。捉鬼擒妖,使他心悦诚服,激情发意,探面色、口风定贵贱,勿看衣裳断高低。宜观动静,到意温和,正是吉祥之兆;来人急骤,定是凶险之因。斜盼连观,预虑其差头,寻事人来,察数理,可推及得失。奴仆成群,也有奸恶;同友并队,岂无刀凶?若问流年行运,必收放而言,有问宜缓答,无语少先声,我要问他须急快,他来问我莫慌忙。忤时假装怒,隆时假陪欢,他喜我偏怒,他怒我偏欢,冷处要生急,急处要生冷。先忤后隆,术中妙诀;轻敲响卖,秘内元机。父来问子必有险,子来问亲亲必殃。幼失双亲,难许早年享福;晚来得子,定然半世奔波。若年高,功名必冷。心粗胆大,刑险将来。妻克重重,内有生离恶土;子孙叠叠,岂无子孙愚顽?若染私情,夫妻定然不睦;交多朋友,父母岂不憎嫌?老妇再嫁,谅必家贫子不孝;少年守寡,要知衣食丰足。观门户能知勤俭,看茶汤可决妻能。儿衣齐洁有贤妻。老夫奔波无好子,家有孝子岂用老翁赶集?幼酌在宫,多有欺凌之事;老娶娇妇,难逃欺女之端。芝兰当分荆棘,瓦砾要辨金珠。清高多贵人之提拔,富贵有嫉妒之异端。商人忤兴废,奸者虑官非。湖海客来谈贸易,缙绅人至讲经纶。闹市人家,须防火烛;荒村野店,宜虑强人。家从亲手而兴,胸有智略;业为自己而败,性爱风流。逞英才,好风月,家资萧索;爱朋友,结弟兄,手内空虚。帮衬假奉承,语中有刺;欲要吐,欲不吐,随卖随封。得钞时休言多寡,卖响处灭迹藏形。失撇宜留后意,受擒作佯。逆来顺受,不可忤悖;顺中有逆,须详有假。是忤必响,是隆必倒。进退两难,宜思拔法;断谈有势,须考心传。一篇通江湖之术,数言开造化之机。平时不研求,一时岂能决断?

何等绝妙!短短一段话,道出多少人情世故,有些放到现在来看也不过时。我看到这里时好奇心大起,在网上搜索有没有《玄关》的全文,可惜找到的只有来自《江湖丛谈》的这一段。也许《玄关》作为金点不传之秘,已经在一代传一代的过程中渐渐遗失了吧,实在可惜。书中还介绍了一种“竹金”,将两根竹子拖在掌中,竹子就会随心意而动,其中的诀窍当然也不是什么算命的法门,而是一种心理学(没错,我们竟然在金点里见到了心理学)。江湖人管这种本事叫“腥”(假)玩意儿,其实在我看来这也是一门真本事,只不过并非算卦的本事,而是研究人情世故的本事罢了。当然,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不同的人情世故,针对不同的人情世故,江湖人就会研究出新的诀窍。正如作者在书中感叹的:“江湖人对于世故人情也是按着国家的制度、社会的变迁来研究的。他们的研究法是深入社会的,是深入农村的,绝不是闭门造车、关上门研究啊。”

以上是举例了通晓人情世故对金点的益处,其实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这项本事,即便是撒传单这点小活也不例外。撒传单得看撒给谁不白给,有多少是可以实际招揽到顾客的,否则只是白白浪费人力物力。书中还介绍了撒传单的一种小技巧:背面朝上发传单。其原因是:“一般的人因为知道传单是宣传品,看一眼就扔了,甚至于还有不看的,我们反着递给他,他不知道是什么,无论如何也得看看。只要他看,就许触动他的心机,照顾一下子。反着传单递给人,是叫人非看看不可。”可见无论是多小的工作都有学问。正巧我家附近新开了个瑜伽馆,每天我在路口等灯时都有人向我推销,我开始还客客气气跟他们说你们推销过了,我是不会去的,不必费心了,然而几天过去已经烦得不行,直接一句“我不去”堵住他们的嘴。我很想让现在这些在街头推销的人都来看看书中《三不管的戗金生意》这一篇,好好向前辈学习,搞清楚谁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不要觉得是个年轻女性就会去做瑜伽,浪费大家的时间。

其五,远离黄赌毒。任何一门技艺,只要将其钻研到极致,都会有过人之处。江湖人一辈子靠一门手艺吃饭,自然也有不少能人异士。遗憾的是,其中有一些人虽有本事,却存不住钱,挣到钱后就乱花,生活没有保障,也活不长久,随随便便送了自己一条命。他们乱花钱的地方,总结起来不过就是逛窑子、抽大烟、下赌场这几项。甚至还有骗子团伙专抓走那些不听父母话偷跑出来的孩子,教他们抽大烟,一但染上了毒瘾,就非得跟着他们去骗钱不可,再也下不了贼船了,其用心恶毒令人发指。而那些洁身自好的江湖人,即便名头没有别人响、挣钱没有别人多,勤勤恳恳一辈子下来也能攒下积蓄,为家人买一处住宅,本书作者连阔如亦如是。因此,“远离黄赌毒”这句话虽是陈词滥调,却永远不过时,特别是青少年更需要警醒,一旦沾染了黄赌毒,可能就再也无法回归正常社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