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总结2023

每个阳历年末是我写工作总结向领导交差的时候,而农历年末则是我写个人总结向自己交差的时候。工作总结固然是年年写起来都很痛苦,而写给自己的个人总结,从几年前开始也愈发困难了。或者是因为我的人生已经相对平稳固定,乏善可陈,又或者忙于工作,身心疲累,就连自省这件事也力不从心。但细想之下,我的这一年虽然看似与上一年没什么不同,又确实有着一些细微的变化。还是像去年一样,以几个关键词为落脚点,展开聊一聊吧。

疫情

如今再打出“疫情”两个字着实无趣,但毕竟是新冠防控政策乙类乙管后的第一年,也是三年封控政策一去不复返的一年,多少还是要记录一下。

即便在放开之前和之后曾有那么多沸沸扬扬的争论,即便在放开之后,全国各地遭受了一波那么猛烈的疫情冲击,仅仅几个月后,封控时期的痕迹真的就如同水波一般漾开、淡去,直至消失无踪了。餐厅、宾馆、旅行社忙忙碌碌,重新开张,群众旅游和消费的热情空前高涨,大爷们又聚在一起下棋打牌,路边又出现了一茬接一茬发传单的人,甚至骗子也重新开始活跃起来了(虽说这不是件好事)。没有任何人强迫,整个社会在大家共同的期盼下,很快就活了过来。

黎民百姓啊,当真如同野草。又柔弱,又顽强。

在我自己的感觉里,每天报行程、扫码测温的日子也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虽然事实上还不到一年而已。每次想到一年前的情况,都会有点恍惚。比如今年冬天我不知道当前的发型该如何戴帽子,回忆去年同期时,忽然想起去年冬天被封在家里足不出户的日子;又或者我骑车路过以前的一个核酸检测点,看到当时的棚子已经被改造成了自行车棚,不自主地忆起当时在这里排长队测核酸的时候。

自然,封控政策解除,不代表病毒本身已经消失。自从乙类乙管后,我再没把口罩从脸上摘下来过——虽然其他人都早已不戴口罩了。新冠病毒一直零星散发,并在2023年5月左右又来了一波爆发,基本上把侥幸躲过上一波的人都给网罗了干净,这其中也包括我的家人们。我的家人们也和我一样一直戴着口罩,但还是在一次地铁出行时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感染了,新冠的传染力依旧恐怖如斯。不过,由于我们家一直很小心,在出现症状后也第一时间采取了最严格的隔离措施,所以我至今依旧幸存。好在在5月时,国内已有了好几款新冠特效药,医疗资源也不算太紧张,全家人——包括90岁的奶奶——都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次与新冠病毒的抗争。

当时我有点想就此事写一篇博文详细记录一下,但又实在不想再在2023年念叨新冠这点破事,遂作罢。生活该向前继续了。

如今的新冠也实在不值得拿来一说,它已经和其他传染源一道变成了普通传染病,甚至还被盖过了风头。由于现今大家都不戴口罩,这个冬天依旧传染病盛行,而其中最胜的是甲流、乙流、支原体,新冠都不值得被高看一眼了。大家生了病也搞不清楚究竟是感染了什么,重视的去医院把各种传染源检测一遍,不想如此折腾的就自己在家挺一挺,也就都过去了。

这样的环境对于我家这样依旧不想被传染的人来说实在不友好,防不胜防,虽说自己戴着口罩,但口罩也不能让自己无敌,特别是别人一边咳嗽一边面对面跟我说话的时候,那真是一点辙也没有。我也一直不理解,生病这么难受的事,为什么大家都不肯像以前一样戴上口罩。

但归根结底,我丝毫不怀念封控时期的生活。现在的生活虽然有些遗憾,但明显有生气得多了。

希望未来也能继续这样普通的生活。

健康

这个关键词特指我和我的家人的健康,毕竟我们家一群病号,最近几年一直前前后后地往医院跑。

继我姥爷和我妈相继查出癌症后,我姥姥也得了甲状腺癌,手术后又一直在做放化疗,每次他们一家视频通话,都难免有病友交流环节。好在他们都很乐观,个个精神抖擞,姥姥由于放化疗的缘故消瘦了许多,也只是笑着说,现在小肚子都没有了,挺好的。

我很欣慰,但毕竟几位老人得的都是癌症,实在是放心不下来。只希望他们后面都能像现在这样,一直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生活,长命百岁,无疾而终。

至于我自己,则还是和以前一样地每天定点吃专用药,之前还喝汤药、吃逍遥丸等,后来身体好些,就慢慢地停了。副作用也和以前一样,脾气暴躁、持续出血……哦对了,现在连觉也睡不好了。由于一直出血不止,还导致了贫血,每天脸色蜡黄,浑身没有力气。

像我一样吃药一年多且不中断还在一直出血的情况非常罕见,医生也试图为我止血。只不过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我强烈怀疑医生是学临床医学出身的,基础知识不太行,只是在采取一些公式化的措施。先是开了一些云南白药口服,无效。后来让我先停药,在月经第一天继续吃药,以使雌激素保持在较低水平,依旧无效。再后来又让我打了两针雌激素抑制剂,把雌激素压到了60多,继续吃药,还是无效。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但凡一停药,我的状态就好得很,血也不出了,脾气也变好了,睡觉也香了,甚至就连打针的时候也没什么不舒服(打针的副作用通常是很强烈的),一旦把药吃上,各种问题就来了,看来这药真跟我不对付。然而不吃药病症又极容易复发,真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现在也只能一边发愁一边吃着。

希望未来的一年能找到一个解决吃药副作用的办法——主要是解决出血这个问题——不然一直贫血,有气无力,不说别的,正常生活都受到影响了。

饮食方面,自从家人和自己相继手术后,我就在家里极力推行健康饮食,今年也是一如既往,甚至又稍微优化了些。除了多吃蔬菜外,也保证了鱼和粗粮的足量摄入。饮料这东西也许久没有喝过了,去年的年夜饭还喝了果汁,今年就打算以大麦茶作为饮品了。

在由多年前喜吃垃圾食品和煎炸食品的极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转变成现在健康饮食的过程中,我悟出了两个道理。

  1. 以前喜欢吃的那些垃圾食品和煎炸食品,我现在也一样喜欢吃,但在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健康饮食之后,我对这些食品并没有格外想吃的欲望,嘴馋时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可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改变对不健康食品的欲望,形成良性循环。
  2. 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有心去做,什么时候改变都不晚,什么时候改变都可以成功。无论之前的情况多么糟糕,都有机会改变,都有可能变好。不要怕。

第二条也不光是从饮食这一方面,而是从我这些年的方方面面得到的一个总体的感悟。

至于锻炼,由于我贫血(而且还是由于失血导致的贫血,而不是其他病理性原因),整天虚弱得有如林黛玉,一回家就倒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所以保健操终究也未能坚持下去,唉。不过依然保持了走路上下班的习惯,所以基础的运动量多少还是有点。未来如果能解决出血问题,恢复干劲了,还是应该做一些锻炼,提升代谢水平。

出行

曾经的周末游北京的计划,先是因为疫情爆发的原因而中断,恢复正常生活后本想继续,但短短一段时间过后也继续不下去了。原因无他,不知道还能去哪了。

作为一个平时宅家不出门的社恐,为了知道北京都有哪些地方可以游玩,我看了好几个介绍北京吃喝玩乐的账号,然而他们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吃喝玩乐”,在他们那里基本只剩下“吃喝”。作为一个已经在坚持健康饮食的人,我对吃喝实在是没有半点兴趣,因此从这些账号处基本没有获得什么有用的信息。靠我自己找的地方,如今也都逛完了,只剩下几个寺院,只是找到这些寺院时都是冬天了,计划明年春夏之际去那里坐一坐,静静心。

虽然探索北京之旅只能告一段落,但我每个周末依然坚持出去一天,去周边的公园走走坐坐,晒晒太阳,看看花草,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是惬意得很。看到在公园里溜达的大爷大妈们,有时也会失笑,以前只觉得他们老套,但我现在的生活也和他们没什么区别了。而当我自己也开始在公园里溜达的时候,才开始领悟到,老百姓才是真有智慧,他们不需要任何理论指导,没有花任何智商税,就懂得了真正的养生之道。

不过逛公园只有在春季到秋季才合适,一到冬天,万物凋零,就只剩下在外面干冻着的份。因此这个冬天,我开始了去年冬天因为疫情未竟的计划——逛博物馆。万物生发的季节待在室内实在浪费,而冬天参观博物馆就再合适不过。

我先是查了一下北京的免费博物馆,并添加到电子地图的收藏夹里。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竟查到了100个左右的免费博物馆,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国家级别的博物馆,不愧是帝都,家大业大,令人叹服。当然,收费的博物馆里也有许多精品,例如故宫博物院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最近的特展“礼运东方”极有分量)。其中很多博物馆还会举办限时的展览,可以用iMuseum这样的App来追踪。

不过参观博物馆可真是个体力活,我参观到现在,也只参观完了几个大博物馆而已,而且就这几个博物馆,也搞得我腰酸背痛(因为经常要弯腰看介绍,对我的老腰实在是个考验),并且站得久了,脚还没疼,胯部就开始酸痛,四个小时就坚持不住了,只好下次继续。沮丧的是,即便参观博物馆累成这样,也消耗不了多少热量,所以即便饿得要命,也不敢多吃东西。

并且博物馆里展出的东西以及介绍的知识,我基本都是外行,即便看得仔细,许多也不太明白,涉及到艺术的就更是了。但终究还是涨了不少知识,比如认识了古代器具陶鬲和陶鬶,后者甚至我家还有一个,是别人赠送的山东黑陶的陶鬶(当然,是当代制作,不是什么文物),只是之前看不懂这是什么东西,一直束之高阁,这下总算是为它正名了。

冬天天气暖和、空气清新的时候,我也还是会到附近的柏树林里坐一两个小时,晒晒太阳。博物馆反正也不会长腿跑了,我并不着急看完,天气好的时候还是会尽量到户外活动活动。

我对目前的出行安排还算满意,或许接下来的周末也会继续这样的行程。本来平时上班就一直坐着,节假日的时候能出去走走,放空心思,不要太累,我觉得就挺好的了。

读书

在过去的一年里,Z-Library又回归了明网,我还在2023年5月里研究了一下安卓当前好用的本地阅读App。不过我事实上并没怎么用手机或Kindle等电子设备看电子书,因为在参观了国家图书馆后,我突然意识到——我可以上公共图书馆借书啊!既能看到纸质书,渠道又光明正大,不必思考在Z-Library下载电子书的道德问题。唯一不爽的就是要忍受书上做的各种笔记,又不是自己的书,瞎划个什么东西,真没素质,然而这样没素质的人偏偏借每本书都能看到,也就小说能大多幸免于难。

我把想看的书列了书单,按图书编号从前到后一本一本去图书馆借来看。由于我不看什么畅销书,大多数书都能直接借到。后来,我妈看我一趟一趟跑图书馆比较花时间,就拿来我的书单帮我借书,一次借两本,我们交换着看。

这一年看的书不算多,但也都很不错,没有一本是看完后觉得浪费时间的。我个人尤其推荐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ISBN: 9787108058331)。该书在出版后不久即被禁止销售,但在作者的个人主页上可以下载到该书的pdf电子版,Z-Library上还有epub和azw3格式(这就是为什么读书人不能没有Z-Library)。此外,各大公共图书馆普遍也都有馆藏,可以正常借阅。读完此书,对当前中国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至于我将这本书列到了我个人的“人生必读书目”里。(顺便一提,我的“人生必读书目”是在读完这本书后才决定建的,目前只有两本书,另一本是Eckhart Tolle的《当下的力量实践手册》。)

我从小就爱读书,但最近一些年读书,明显感觉到比以前要吃力了。我原以为是中间学习和工作的这些年耽搁了读书,导致读书能力下降,但进一步想想,或许也不尽然是这个原因。小时候看的书以各种小说和文学作品为主,历史书也爱看讲各种历史事件的,一言以蔽之,就是:看故事。而现在,我的阅读喜好已经不知不觉偏向了社会科学大类,历史类的书也更偏向于政治制度史和社会生活史,故事倒不怎么爱看了。因此,现在看的书要比以前看的书更晦涩些,阅读速度也慢了很多。

不过接下来,还是希望能在读懂书的前提下再加快一些阅读速度,因为现在读书的时间真的不多了。除了要分出一些时间玩游戏外,还要拿出白天的宝贵时间出行,可供读书的时间拙荆见肘,甚至连写博文的时间也牺牲了一些。目前书单上这些书,还不知道要几年才能看完。未来读书的时间还会更少,因为我还在计划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学英语。

如果实在提升不了阅读速度,那便希望接下来看的书都是好书,值得付出我有限的读书时间吧。

游戏

这两年实在是游戏肥宅的幸福之年,前有《艾尔登法环》,后有《博德之门3》,都是保质保量的大作,只玩这两个游戏都足够幸福地度过这两年了。更不用说,2024年还会发售《艾尔登法环》的DLC,《博德之门3》也还在孜孜不倦地更新补丁,或许2024年也可以被这两个游戏承包了。

《艾尔登法环》与《博德之门3》,前者是魂系ARPG,后者是CRPG,除了都属于RPG大类以外差别巨大,但我很喜欢将它们放在一起说。原因在于,这两个游戏都是制作公司自制作人以下的全体员工真心热爱游戏、也真心想做好游戏的诚意之作,也是两个本来属于小众类别的游戏依靠自己过硬的质量出圈爆火的里程碑之作,还是两个本来寂寂无名的小公司厚积薄发,最终功成名就的翻身之作。《艾尔登法环》与《博德之门3》,殊途而同归,最终顶峰相见,它们必定会在游戏界的英灵殿中留下自己的姓名。

作为一个从它们的前作开始就很喜欢FromSoftware与Larian的玩家,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样的结果,今天的一切荣耀都是它们应得的,都是一群真诚而热情的游戏人耐住寂寞与贫困默默耕耘多年的结果。《艾尔登法环》和《博德之门3》的成功,证明做游戏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如Ubisoft、Bethesda这些大厂,早已沦落为试图用工业模式批量生产3A罐头糊弄玩家的名副其实的厂子,制作人不爱自己的游戏,也不打算制作好游戏,反正把罐头包装得精美一些,照样有粉丝买账。游戏玩家苦大厂久矣,可惜大厂把持着市场,有想法的小制作组还在为生计苦苦挣扎,直到《艾尔登法环》横空出世,才终于打破了这种尴尬的景况。游戏制作没有捷径可走,制作人是否真心制作游戏,玩家是能感觉到的。而唯有游戏制作人真心以待,玩家才会真心以报。

我乐见这样的好游戏名利双收,也乐见在21世纪20年代终于有众望所归的好游戏可以作为游戏界的标杆。希望大厂在制作游戏时,都拿自己的游戏与这两作掂量掂量,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本事,少一些有恃无恐的傲慢。

可惜的是,在过去一年,也有游戏制作组不敌现实的残酷,最终还是解散了,这就是我喜欢的三家游戏制作组的最后一家——Mimimi。在看到Mimimi的新作《影子诡局:被诅咒的海盗》发售、《赏金奇兵3》打折促销的时候,我还很高兴又有RTT新作出现了,然而在开开心心买完打折的《赏金奇兵3》后,突然看到了Mimimi解散的消息,震惊得好半天都不敢相信是真的。要知道这可是Mimimi啊,是在RTT凋敝多年后,独自扛起RTT大旗的Mimimi啊。Mimimi的第一部作品《影子战术:将军之刃》就有着极高的质量,RTT爱好者们都对Mimimi给予厚望,甚至Mimimi还获得了《赏金奇兵》续作的开发权。然而即便是这样高的质量,Mimimi最终还是没法养活自己,小工作室在游戏界生存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现实的无奈外,RTT也确实是吃力不讨好。RTT的每一道关卡都要花大量心血去设计,然而价格却又不能定得太高,因为它们是在和市面上所有游戏竞争,玩家理所当然会思考“你一个2.5D又没什么剧情和演出的游戏凭什么让我花3A大作的钱”这样的问题。包括我自己都觉得《赏金奇兵3》和《影子诡局:被诅咒的海盗》的原价太高了,都在等打折,遑论一般玩家。但或许也只有这样高的价格,才供得起当今的RTT吧。

得到Mimimi解散的消息后,我用最高难度打通了《赏金奇兵3》,但不知是心情郁闷还是心态产生了变化,对这部作品兴致一般。或许RTT的消亡是无法阻止的,毕竟玩法就那么多,总有不再新鲜的一天。但我还是希望Mimimi的员工们有朝一日能以不同的面目再做一些RTT出来,兴许散作满天星的日子终会到来。如果不能,那实在是太可惜,太令人心痛了。

其他在我这里值得一书的游戏就不多了。2023年的下半年被《博德之门3》承包(中间玩了一段时间的《赏金奇兵3》,玩完后又回到了《博德之门3》),上半年则在第无数次重打MOD玩《上古卷轴5:天际》。我不用任何MOD整合包,所有MOD都是自己在Nexus网站查找、下载和调试,MOD列表比以往更全、更用心,但也比以往更深刻地感受到过时的框架和玩法的弊端。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玩《上古卷轴5:天际》了。

此外还有一个正在观望的《山河旅探》,据称是2024年开年的国单黑马。我在2022年7月就已在手机上玩过《山河旅探》第一章DEMO,表现合格,但还是难以把握游戏整体的推理水平如何——毕竟推理游戏,最关键的就是核心诡计是否精彩、逻辑能否自洽,我还格外关心它是否足够本格,其他的都不重要。如果评分不错,接下来会买来试一试。

音乐

这个关键词本来是不必有的,因为过去一年里,我除了游戏OST外,基本就没听什么新的音乐。不过就在不久前,我在B站上刷到一首Casper Esmann弹奏的《夜曲》,惊为天人,不得不为它写两句。我并不喜欢《夜曲》原曲,本也不认识Casper Esmann是何许人也,更不格外爱听吉他,但那天偶然在B站看到这个视频以后,就再也忘不掉这首曲子,弦音间轻描淡写的惆怅,是一种与原曲截然不同的感觉,单曲循环多少遍都听不腻。

顺便一提,我在写这篇博文时搭配的BGM,是Casper Esmann与Eddie van der Meer合奏的《Viva la Vida》

最后的一些话

一年一年下来,我这年末总结写得越来越不像年末总结,反而像个天南地北的大杂烩。或许是认为这些闲嗑都不值得专门一书,但总结时一旦想起来,还是忍不住写个没完。只希望有朝一日不要变成一年只写一篇长长的年末总结才好。

写到最后,我又往前想了一想,发现当前的生活,有些一直没怎么变,但也有些已经与几年前大不相同了。改变固然需要一些契机,比如在家人和我都相继生病手术后,我就格外注重身体健康的相关问题,但这些改变也不是突然形成,而是一天一天润物细无声地变化着,连我自己不特意去想都无法察觉。几年前的我必定想象不到现在的我会是这个样子,那么现在的我又能预见未来几年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吗?让时间带着我漫无目的向前漂流,想想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最后,还是希望所有人都新春快乐,身体健康。